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宣传阐释辽宁“六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特别策划追寻辽宁“六地”之鞍山读本,旨在回望百年党史,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凝心聚力抓发展、促振兴,推动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抗日战争起始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晚,东北军620团团长王铁汉打响东北抗战枪。次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公开申明17条抗日主张。中国份抗日宣言从这里发出。】
黄吟秋
在这个过程中,黄吟秋一直在默默从事着党的地下工作。黄吟秋,1906年出生于台安,考入公费县立师范学校后,结识了中共党员李焕章。1927年4月,黄吟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台安县位中共党员。1927年7月,黄吟秋成为台安县党支部委员,1930年底担任特支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黄吟秋被任命为安达党组织负责人,在那里开展抗日救国工作。1932年冬他回到哈尔滨,被调到满洲省委秘书处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吟秋抓住时机,将起义的伪军都编入抗联队伍。1937年下半年,黄吟秋主持组建依兰县委,任县委书记。1938年3月22日晚,黄吟秋突然被敌人逮捕,宪兵队严加审问,用烟头烧、皮鞭抽、过电刑,但一无所获。7天后,敌人无奈无罪释放黄吟秋。1938年5月,黄吟秋在运送省委所需电讯器材时,被敌人发现破绽,第二次被捕,严刑拷打持续了五六个小时,但他始终没有说出地下党的秘密。1938年9月,黄吟秋被判处极刑,经人担保,1939年1月他被保释出狱。出狱后,黄吟秋在佳木斯开设福星旅馆,任经理,利用这个身份积极为党工作,掩护和营救了许多抗联干部战士及前苏联情报人员。1946年7月,他被调到哈尔滨组织工作团。1949年,到东北烈士纪念馆任总务科长。
黄吟秋是鞍山市台安县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组建起台安县个党支部。台安县党支部成立于1927年7月,是鞍山地区个中共党组织,也是辽宁地区个农村中共党组织。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开端,对辽宁农村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辽宁革命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解放战争转折地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过国民党军队,解放了东北全境,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解放鞍山的战役就包含在辽沈战役中,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在鞍山烈士陵园和鞍山烈士纪念馆中探寻到。
鞍山烈士陵园是省级陵园,也是鞍山市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始建于1953年,当时主要用于安葬1948年在解放鞍山时牺牲的革命烈士。2008年4月,经市政府批准全面扩建改造,新规划的陵园分烈士墓区、革命墓区、骨灰陈列馆、英烈展览馆、纪念广场、纪念碑等。纪念广场中间树立着高大的纪念碑,是三把利剑,象征着解放鞍山时的三支部队。在它身后,是512名烈士的无名烈士墓,周围设四座墓穴,埋葬的是当时为解放战争作出突出贡献的4名解放军军官。
鞍山烈士纪念馆
鞍山烈士纪念馆是纪念性史馆。从1952年开馆至今,从只有两个陈列室几十张图片的小型陈列室,经历几次扩建、改建成现今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九个固定式陈列厅和七个临时性展览厅,教育、鞭策、鼓舞了几代人。
张贵斌(中)
辽沈战役的亲历者、生长在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深藏功名近70年。直到2019年,相关部门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他才拿出已经残破不全的立功证书和军功章,一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英雄传奇从此揭开。
1948年,鞍山解放后,家住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怀着解放穷苦人民、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告别新婚妻子,毅然选择参军,仗就赶上了塔山阻击战。“7天6夜的战斗,打得太惨烈了,全连120多人终只活下我们3人……”每次回忆塔山阻击战时的情景,张贵斌都很激动。
由于在作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立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和战友在北京接受了等党和的检阅。也是在那一年,张贵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张贵斌随部队转战南北,又多次立功。因常年作战,加上腿部旧伤复发,他多次住院治疗后,不得不离开部队,并选择回家乡支援建设。
1954年,张贵斌回到家乡,将军功章压到箱底,就连妻子儿女、街坊四邻也只知道他是个退役老兵。
回乡年,张贵斌被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他把自己的100元复员费拿出来,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带领社员发展集体经济。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使命担当,贯穿了张贵斌工作过的每个岗位。
2019年,张贵斌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共产党员”称号,被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精神文明办授予“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新中国国歌素材地
【1934年,田汉以义勇军队伍中的军歌为蓝本,创作歌曲《军歌》。次年,聂耳为《军歌》谱曲,并改名为《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成为代表中国军民抗战形象的歌曲。1949年6月,届全国政协筹备会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代国歌。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辽宁作为早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地区,勇于承担历史重担,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抗战的前线,是全国早举起抗日旗帜的省份。打响抗战枪后,辽宁人民的抗战从未间断,民间自发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兴起早、规模大、影响范围广。
黄显声雕像
岫岩人黄显声,生于1896年。22岁那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班。五四运动中他愤然投笔从戎,于1921年考取了家乡东北地区的讲武堂,之后投入东北军的麾下。
黄显声以治军严谨、作战勇猛闻名于东北军中。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突然炸毁柳条湖附近铁路段,紧接着炮轰东北军大营。黄显声顶住上级不可抵抗的压力,下令各个公安局整编大队就地抵抗。直到后,黄显声依然没有就地投降,而是命令分队战略撤退,携带弹药向锦州待命。
沈阳沦陷后,黄显声将全部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抗日工作中去,以原有的公安警察系统为基础,着手组建抗日义勇军,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1932年春夏,东北义勇军发展至鼎盛时期,“有数据显示总人数达50余万。”义勇军失败后,不甘屈服的东北民众纷纷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主动站到了抗日斗争的前线,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领土完整、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用满腔的爱国热血浇筑出不屈的精神。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延缓了日军侵略东北、建立统治秩序和南下侵华的进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斗争,促进了东北人民的觉醒,也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不仅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上个大规模反法西斯的战场。
“由民众组成的义勇军成为辽宁省抗日斗争的唯一主体,致使辽宁省的抗日斗争主体不同于全国,是唯一一个几乎完全由民众肩负起抗战使命的省份。”辽宁抗日义勇军誓死反抗侵略者的“义”和“勇”,也成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凝结于国歌的旋律中,传唱不衰。据考证,《义勇军进行曲》无论从词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还是从歌词表达的主题、主体以及具体内容,都与辽宁境内兴起的抗日义勇军密切相关。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各地义勇军风起云涌,起义誓词与抗战歌曲也应运而生,这些起义誓词在民间广为流传,抗战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心。
抗美援朝出征地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丹东出征,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吹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角。其间,辽宁作为大后方的前沿,共向前线输送32.15万人参军参战,246.2万人参加各种战勤工作,生产大量武器弹药、军需物品送往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鞍山火车站,鞍钢青年工人赵刚登上火车,挥手与赵铁池、孟泰、王崇伦等人告别。与其他穿上军装的工友一样,他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朝鲜。这一幕,来自已经上映的电影《钢铁意志》。这部电影还原了解放初期,鞍钢广大干部职工以钢铁般的意志迅速恢复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场,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场景。
电影《钢铁意志》剧照
时间追溯到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1950年钢产量为61万吨,平均到每个中国人打半把菜刀都不够。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打响了恢复生产的硬仗。在克服重重困难后,鞍钢炼钢厂的3、4号平炉,炼铁厂1、4号高炉,炼焦厂9号焦炉等相继投产。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2月15日,鞍山市号召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支援志愿军抗美援朝。
为了支持抗美援朝前线,鞍钢坚持“”,把生产放在优先地位。志愿军急需方便且耐用的军镐、军锹,鞍钢工人们不分昼夜,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投入到生产中。机总厂厂长杨仿人和鞍钢总工程师杨树棠发明了“旋转串铸法”,极大地提高了军镐的产量和质量。至年底,鞍钢生产出军锹和军镐共计36万把,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志愿军急需,鞍钢值班技师董秀春与当时9个平炉的炉长共同研究操作,在检测手段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创造出“高温、薄渣、活跃沸腾操作法”。经过推广,成功冶炼出50锰钢。鞍钢老英雄孟泰把行李搬到了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随时抢修故障,他改进的高炉冷却系统水管每天能节水两万吨;接到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紧急任务后,鞍钢的青年刨工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并且全部达到一级品……正是这样一个个钢铁身影,怀着一颗颗火热的心,用他们的臂膀和身躯,让鞍钢的高炉熊熊地燃烧了起来,搭建出了抗美援朝战场的“钢铁生命线”。
还有众多有志青年毅然告别亲人走上战场,献出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汪立俊16岁参军,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如今98岁的他记忆退化,常常认不清人,但每当身边人哼唱起“雄赳赳,气昂昂”,他就挺直了腰板,激动地跟唱“跨过鸭绿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鞍山现有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300余人。
共和国工业奠基地
【“一五”时期,辽宁承担了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24项,占总数近1/6,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都诞生在辽宁。辽宁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输送大批人才,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和国家工业整体布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辽宁是“共和国工业的奠基地”。新中国成立之初,英雄的辽宁人民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铮铮誓言和不懈奋斗,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的1000多个“”,奠定了共和国工业发展的根基。辽宁还是一个英模辈出的地方,尤其是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鞍钢,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用汗水与奋斗,锻造出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鞍山特有的英雄文化,为鞍山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话剧《孟泰》剧照
在新中国代劳动模范的英雄谱里,记载着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孟泰。孟泰是鞍钢工人阶级的代表,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与铁人王进喜齐名的我国产业工人英模的代表,被誉为“老英雄孟泰”,曾多次受到党和接见。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刚回到人民怀抱的鞍钢,亟需恢复生产。孟泰把旧器材收集到一起,建成了当时的“孟泰仓库”,在鞍钢恢复生产、修复1号、4号高炉时立了大功。创造了一项奇迹:修复两座高炉上的管线,没花国家一分钱。
孟泰爱炉如命,爱厂如家。在1948年冬到1949年秋鞍钢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孟泰经常不回家,尤其是在1、2、4号高炉点火开炉的前后,他干脆住进了炼铁厂。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鞍钢人仅用半年多时间就让企业开工生产,为新中国贡献了炉铁水和块钢材,孟泰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初期,孟泰组织全厂各方面人员进行联合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由他设计的双层循环水,让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王崇伦是鞍钢英模谱上另一个熠熠闪光的名字。1949年8月,王崇伦进入鞍钢轧辊厂,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鞍钢职工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年轻技工之一。在我国个五年计划期间,王崇伦投身技术革新,研制出“工具胎”,将工业生产效率提升了6到7倍,为抗美援朝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生产任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当代发明家”李超,这位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鞍钢创新楷模,以持之以恒、勤奋钻研的好学精神,立足岗位、创新实干的踏实态度,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60多项,获得国际、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3项,65项成果获鞍钢集团和厂以上奖励,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研发和应用项目,在2014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鞍钢历史上位获得这一奖项的技术工人。
正是这一辈辈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用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坚守与奉献、拼搏与进取,助力了国家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雷锋精神发祥地
【雷锋1958年来到辽宁,此后的三年零九个月中,当工人时表现突出,入伍后品质,成为所在部队全体官兵学习的榜样。1962年8月,年仅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并影响至今。】
志愿者在千山开展志愿服务
鞍钢股份炼焦总厂原机械化煤场,在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两台昂首矗立的百岁门吊赫然映入眼帘,钢筋铁骨,豪气十足。60多年前,这两台吊车曾见证了雷锋驾驶推土机往来煤海间推煤平煤,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如今,雷锋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这座城市,鞍山市以学雷锋活动的新进展新成效,不断汇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当代雷锋”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践行雷锋精神,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一直是鞍钢钢铁生产链条上的尽责一环,也一直是雷锋精神的坚定传承者。他累计捐款50多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给50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关怀和希望,而自己却甘于清贫,依然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他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折合总量已经超过6万毫升,相当于他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他成为了改革先锋、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
2009年7月,在鞍钢各级组织的支持帮助下,郭明义发起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在郭明义先进事迹的感召、激励和引领下,郭明义爱心团队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全国广泛掀起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热潮。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已达1400多支,志愿者总数超过240万人,是全国具影响力的志愿者团队之一。
鞍钢雷锋纪念馆建于1993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71年的“雷锋纪念室”,近一次修缮为2008年。2016年3月29日,重新布展后的鞍钢雷锋纪念馆正式开馆,划分为“雷锋生平”“雷锋在鞍钢”和“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三大展区。在纪念馆原有框架格局下,将展陈重点放在雷锋在鞍钢尤其是在原化工总厂工作期间的成长历程。此次重新布展共更新照片155张,新增实物23件,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物公开展示,其中包括雷锋在来鞍钢途中秉烛夜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可爱的中国》两本书,当年与雷锋共事的师傅、工友、老乡等亲笔撰写的回忆录,雷锋在鞍钢工作时穿过的秋衣、用过的搪瓷茶缸等生活物品,这里成为我市红色教育基地。
多年来,雷锋精神在鞍山不断发扬光大,“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元。铁东区钢城街道的宣传干部高国彦,2001年创建了“红星宣讲团”,宣讲团中十几位老年志愿者利用个人休息时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将党的声音、党建故事传遍身边,被称为“红色宣讲轻骑兵”。他们不断创新载体,陆续创建了“红星大课堂”“空中大课堂”“道德大课堂”等系列宣讲大课堂。经过不懈努力,到现在高国彦建立了28个宣讲微信群,制作了120多部短视频,在微信平台采取播放短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宣讲,累计受众达10万余人次。
多年来,鞍山高度重视弘扬雷锋精神,以选树先进典型为抓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国好人”刘娟、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华瑞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以及冯志国爱心团队、“五老小红帽”爱心团队等先进团体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这些红色资源富矿,为鞍山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提供了丰富滋养,也时刻激励我们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为实现新时代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不断奋斗。
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设计军事装备陈列军事模型厂家模型出售